资讯中心

探秘“黑宽带”运作模式

  

香港服务器3月15日报道,从2015年开始,“提网速、降资费”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然而,由于“黑宽带”的搅局,不少用户一直抱怨网速快在“数据上”,实际网速远远达不到标准。那么,“黑宽带”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会对用户、社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和危害?监管层面又存在怎样的漏洞?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人士表示:牌照发放畅通了网络大动脉,但“最后一公里”仍是监管盲区。

低价便捷 骗你没商量

“听邻居说,他们家的宽带一年的费用才480元,确实比以前便宜很多。”家住郑州市经开区的小张告诉记者,2015年年初,在郑州市金水区安装的网络带宽为10M的价格是720元。春节前夕,老家装的网络带宽为10M,资费为420元。“当时还挺高兴,以为是网络资费大降,后来发现老家安装的宽带不正规。”

小张告诉记者,10M的网络带宽不仅打不成游戏、看不了电影,每到晚上连网页都打不开。只要是用网高峰期,家里就跟没网一样。只有夜里零点到早上八点这段时间可以正常使用。“报修后才知道自己用的是‘黑宽带’,根本没有独立的IP地址。”

日前,记者在郑州市金水区卫生路某小区内的围墙上看到,“长城宽带低至450元,10M”的宣传标语很是显眼。“直接打手机联系,工作人员什么也不问就装了,非常方便。”该小区住户告诉记者,“对方不会看你的身份证之类的证件,也没有提供他们的任何证件。”

“有时候用户连自己用的什么宽带都不知道,出现了问题更是说不清楚。”中国电信河南分区技术人员朱德良坦言,根据宽带接入服务协议,甲方客户擅自在已装的通信线路上装移各种终端设备及复用设备或转让租用权,电信可对其终止服务。而很多“黑宽带”的运营模式就是在已装的通信线路上开端口,安装设备。

“网速低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安全。”业内人士认为,私人出售的宽带业务,若老板卷款而逃,用户也只能自认倒霉。除此之外,网络安全也是个大问题。因“黑宽带”安装不是一对一的独立IP地址,一个楼道或一个小区内多户居民都用同一个IP地址,也就等于形成了一个局域网,一旦网内有人使用黑客软件,电脑硬盘信息、用户账户等都存在极大风险。

“分拆”暴利 “最后一公里”成重灾区

“按照现在的资费标准,网速越快,相对的价格越低。”朱德良算了一笔账,比如郑州地区的资费,10M的流量,一年的资费在720元左右;20M的流量,一年资费在1080元左右;50M的流量,一年的资费在1800元到2000元之间。“这样的收费标准给内行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宽带’有了生存的空间。”

如果有人以1800元的价格买到50M的流量,而购买者又是内行,分拆对他们来说只是技术问题。那么,其间的暴利便可算出:50M的流量如果分流给5个用户,中间的差价至少是1600元。同样的,如果拆分成2M、5M的小流量,其中的差价同样翻倍。如此来算,分流的“黑宽带”在价格上必然占很大优势,这就为“黑宽带”营造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黑宽带”搅乱市场,给用户带来了麻烦,给三大运营商带来烦恼,为何这样的“分流”现象一直存在?业内人士认为,工信部为民营宽带运营商发放牌照只是解决了市场的准入问题。而“黑宽带”存在的土壤是“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黑宽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三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由于基础运营商投资力度、建设进度缓慢,三大运营商只能先抓主干网,接入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出售给民营运营商。

“民营运营商获得宽带资源的渠道是正规的,但在最后环节往往与地市分公司人员勾结,将暂时闲置宽带资源倒卖给个人。”朱德良说,一旦宽带资源落在个人手里,就与第二种形式混在一起或组成一条“黑宽带产业链”。

另一种则是没有得到三大运营商承认的“黑宽带”,并没有经过基础运营商的正规渠道获得带宽资源。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透露,基础运营商分为集团、省级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一些地市分公司为了完成业绩考核,往往将闲置的宽带资源委托熟人倒卖出去。此外,也有一些个人和黑组织,购买运营商的宽带之后,租下几个房间成为“机房”,对外则使用“电脑维修”“电脑培训”等实体门店的招牌,将宽带网络经过一个大的路由器分到每一个点,每个点的铁盒子再分到每一栋楼的白盒子,里面放置一个路由器连接到用户。

多方配合 才能补齐监管“短板”

业内人士认为,颁发民营宽带牌照并不能真正解决“黑宽带”的问题,“黑宽带”之所以被称为“黑宽带”,并不仅仅在于没有正规牌照,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上欺骗消费者。而工信部颁发牌照只是给了这些民营宽带一个营业的资格。但为了利益,这些商家还是会继续采用分接网络获取暴利。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环境的净化就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我们往往说三方配合,即消费者、运营商、政府监管部门,其实在互联网领域,另一个参与的主体是技术部门,因此要做到的是四方或者更多方面的配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张长剑认为,做好技术层面的功课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毕竟对网速的控制标准仍然停留在一个数据上,不管是不是‘黑宽带’,网速总要有一个程序来监控。”张长剑表示,早在去年7月份,工信部就印发了《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要求有线宽带接入速率的平均值能达到签约速率的90%,但目前尚未有一个明晰具体的测试标准和方法,更没有制定相关的处罚标准。从长远来看,只有过硬的技术手段、严格的惩罚标准,低网速才能退出市场,“黑宽带”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

此外,业内人士还认为,政府的监管力度也有待加强。“网络问题存在隐蔽性,监管涉及方方面面,相关的法规政策有待完善,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待提高,各部门的参与度也有待提高。”朱德良认为,工信、公安、城管等部门都应该参与进来,形成监管网络,让“黑宽带”无处藏身。

也有网友认为,最直接的环节还在三大运营商。传统运营商应该在与民营宽带商和代理商签署协议时明确标注“禁止分割入户”,并加大对“黑宽带”的检查,一旦发现这种行为,要立即切除带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