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贵阳:“东数”“西算”咱们都要

  

2月8日,贵阳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听取2023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行业公认“西算”节点的贵阳,已经从“西算”节点城市,逐步转变为具备承接“东数”能力的城市。

IDC圈记者注意到,报告中提到,贵阳要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主枢纽中心和算力调度平台,建成投用56P智算项目,发展东部算力重大用户50家以上……….开工建设南方能源、网易,加快建设国电投等超大型数据中心,持续加大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招商力度,力争标准机架达20万架、上电服务器突破50万台,推动数据中心由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变。”这是贵阳市2023年定下的“小目标”。

2月1日,在网易贵安数据中心开工仪式上,网易CEO丁磊公开表示,在今年9月网易贵安数据中心(1.1期)建成后,计划把网易最核心的业务数据、最贴近用户的温热数据,都迁移到贵安,进行处理和计算,让数据从东到西、由西向东,都能跑起来。

不仅于此,相信经常使用苹果iCloud的用户也对贵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颇有感触”。自从2018 年起,国内iCloud由云上贵州接手运营后,国内苹果终端产品用户在使用iCloud上传/下载/备份的速度有了显著提升。

众所周知,包括贵阳、中卫、庆阳等在内众多“西算”节点/集群,在“东数西算”中的主要作用是:凭借相对低廉的“成本”,承接“东部”地区非实时性算力需求(即温冷数据的计算、存储)。

纵观贵阳乃至整个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正如2023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数据中心由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作为数据中心的“租户”当然希望其业务部署的数据中心越贴近用户侧越好。但随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几近饱和,以及用户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互联网企业在选择数据中心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性价比”。

贵阳大数据产业“精彩”的发展过程,为其他“西算”或有意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二三线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贵阳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当地年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紫外线辐射少,空气质量好,适合建造需要除尘、降温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贵州不在主要的地震带上,也让数据中心免受自然灾害影响。

其次,相较于北上广深等地,贵州无论是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还是电费成本等都有明显优势,能让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更低的“单位算力”成本。

再次,“西算”节点与“东数”节点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网络”。在网络建设方面,近年来,贵阳经开区加快推进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千兆入户、千兆WiFi、5G信号建设“三千兆”网络为抓手,实现城市1000M住宅光纤入户,商务楼宇和工业园区1000M光纤接入能力。

目前,贵阳贵安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5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5G用户占比、10G-PON及以上端口数占比、“双千兆”应用创新等7项指标均已达到“千兆城市”评价标准,总体指标在入围的110个城市中排名处于中上游。

2022年6月,中国电信启动建设贵阳至广州光缆传输直连电路项目。该光缆全长1305公里,自贵州贵阳途经广西桂林直连广东韶关,预计总投资达9999万元(其中贵州段约4500万元),拟于2023年一季度验收。建成之后,贵州国家算力枢纽至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传输时延将压降约30%。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让贵阳在由“西算”逐步走向“东数”的过程中,得以“积沙成塔,积水成渊”。